網上有很多關于pos機商業邏輯,淺談區塊鏈商業化的基本路徑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pos機商業邏輯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m.bangarufamily.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1、pos機商業邏輯
pos機商業邏輯
百家講談
2018年10月22日,區塊鏈百家講談創始人宇鳴初特邀數字經濟學家、數字經濟學理論奠基人、同濟大學AIBI實驗室研究員劉志毅,在BTRC區塊鏈技術研究應用交流中心(Blockchai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Club)作主題分享。鏈世紀財經作為區塊鏈百家講談聯合發起人和獨家合作媒體對分享的精彩內容作特別報道。
數字經濟當中的貨幣的\u200d\u200d作用,不能簡單的用一個技術方案去解決,而是要理解整個貨幣生態以及整個全球信用體系之間的內在邏輯,只有找到這種結構性的制度性要素的變化,才有可能去解決問題。
——劉志毅專家介紹:
劉志毅,數字經濟學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數字經濟學、信息技術哲學以及人工智能等。同濟大學人工智能與區塊鏈智能實驗室(AIBI)研究員,工信部信息化與信息安全研究所特邀研究員與學術委員。中國區塊鏈技術改革聯盟首席數字經濟學家,在多個數字經濟領域的研究機構和創新企業中擔任首席經濟學家及首席戰略顧問。
曾任百度搜索規劃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從事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領域相關創新研究工作。個人專著《無界:人工智能時代的認知升級》入選2018年“新智囊經管圖書價值榜”,重要學術專著包括《起源:從圖靈測試到區塊鏈共識》與《數字經濟學原理》等。榮格財經“區塊鏈思想四十人”論壇專家,BTRC區塊鏈技術研究應用交流中心智庫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及BTRC智庫區塊鏈百家講談聯合發起人,亞洲區塊鏈學會專家委員,亞洲區塊鏈產業研究院國際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分享為語音形式,以下為分享主題文字內容。
(作者:劉志毅 編輯:鏈世紀財經)
群里的\u200d各位專家老師們晚上好!\u200d
\u200d很感謝宇明初\u200d\u200d兄臺,再一次邀請我來做分享。
\u200d\u200d上一次咱們分享過\u200d\u200d關于“數字經濟學入門”的課程,\u200d\u200d這一次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u200d\u200d數字經濟學視角的全球金融資本主義”這個課題,\u200d\u200d也就是咱們講的“數字經濟學視角的金融邏輯”,\u200d\u200d探討一下區塊鏈商業化。事實上,這個話題是以我前幾天發表的一篇文章為基礎\u200d\u200d來分享的,但今晚的分享不僅會討論之前文章的內容,還會在分享過程當中去討論我關于數字經濟學,\u200d\u200d關于全球金融資本主義的基本理論。
\u200d\u200d大概分三個部分來講今天晚上的分享,我們可以看到,近期,以穩定幣為代表的區塊鏈技術創新,引發了市場關注。\u200d\u200d當然,穩定幣的市值并不穩定的現象,\u200d\u200d也引發了市場的討論,由于穩定幣和其他加密貨幣之間的兌換非常便利,\u200d\u200d也形成了對傳統的跨境資本流動監管的挑戰,\u200d\u200d所以,行業對它的關注比較大。
今天的分享包括三個部分的內容:第一個部分主要探討貨幣的基本邏輯,然后探討下穩定幣的內在悖論,最后一個部分討論區塊鏈商業化的未來。
\u200d\u200d基于這三個主題,從數字經濟學的視角來跟大家分享相關的話題。
貨幣的基本邏輯
\u200d\u200d首先,我還是比較鮮明的給出自己的結論,\u200d\u200d我認為在可預見的時間內,沒有任何純粹的技術革命,\u200d\u200d包括區塊鏈在內,可以在超越國家這一層面上提供一種去中心化的貨幣方案,\u200d\u200d更不可能無中生有地去挑戰現有的\u200d\u200d以民族國家和中央銀行為根基的貨幣政策和經濟秩序。\u200d\u200d要改變宏觀經濟意義上的貨幣秩序和金融秩序,需要建立一種基于社會共識的超國家主義的政治和經濟解決方案。\u200d\u200d
而這個方案\u200d\u200d一方面不是一個純粹的技術方案,另外一方面也不能由商業的創新者自下而上的推動。\u200d\u200d在商業市場上,真正能夠推動區塊鏈技術大規模的商業化落地的路徑,\u200d\u200d是基于企業組織,從合約組織轉型為小中經濟體的這么一個\u200d\u200d生態,在現有的宏觀經濟秩序框架內提供一個新的價值增量網絡,也就是自下而上地通過企業組織的內在變革。\u200d\u200d帶動整體經濟價值和秩序的變革,\u200d\u200d從而推動經濟體的數字化轉型和區塊鏈的大規模商業化落地,這是我理解的區塊鏈技術帶來的數字\u200d\u200d經濟秩序革命的內在含義,\u200d\u200d而不是所謂的數字貨幣或者數字金融的改變,我分三個部分來論述這個話題。
\u200d\u200d第一部分,我們來看我們的整個宏觀經濟的情況,從08年金融危機之后,\u200d\u200d我們看全球所有的或者說大部分主要政府,都采取的是所謂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來挽救金融危機,來刺激經濟復蘇,\u200d\u200d希望通過股票上漲的財富效益促進經濟復蘇。\u200d\u200d而事實上,\u200d\u200d整個股票價格快速上漲的收益和所謂財富效應,\u200d\u200d超過90%都落入到極少數\u200d\u200d資本方或者說創業者的腰包,而低收入人群,包括中產階級,沒有享受到任何財富效應!\u200d\u200d這是我們現在看到的\u200d\u200d宏觀經濟所面臨的金融邏輯的內在悖論。\u200d\u200d內在悖論的結果,就是無論是股票價格上漲,\u200d\u200d還是房地產價格上漲,金融資產規模的快速擴張和金融資產價格的快速上升的收益被少數人獲得,也就是我們之前討論過的收入分配問題。\u200d\u200d
收入分配問題帶來宏觀經濟的\u200d\u200d三個兩極分化的經濟體系
◇\u200d\u200d第一,虛擬經濟和真實經濟的兩極分化,虛擬的金融資產和真實的宏觀經濟之間兩極分化。\u200d\u200d
◇第二,\u200d\u200d真實收入和財富分配的兩極分化,我們看到每個個體的真實收入和財富分配的結果之間是不匹配的。
◇\u200d\u200d第三,信用資源分配的兩極分化,富人的信用資源遠高于\u200d\u200d低收入者的信用資源。
\u200d\u200d當然,我們探討這三個現象,并不是探討這里面的\u200d\u200d關于財富道德倫理的問題,而是我們看到這三個兩極分化互為條件相互增強,\u200d\u200d使得整個宏觀經濟的秩序\u200d\u200d產生了巨大的扭曲。\u200d\u200d比如說收入差距,貧富分化的加速惡化,金融體系和經濟體系的日益動蕩,\u200d\u200d以及我們看到現在資產價格泡沫\u200d\u200d頻繁發生的情況,我們總結為一個概念,\u200d\u200d\u200d\u200d按經濟學家向松祚在他的新資本論里面提到的叫全球\u200d\u200d金融資本主義。
全球金融資本主義
\u200d\u200d全球金融資本主義是從08年\u200d\u200d開始爆發的,金融危機被大家關注的根源是在更早之前,布雷頓森林體系的\u200d\u200d貨幣生態\u200d\u200d解體以后,實際上就已經埋下了這么一個基礎,\u200d\u200d它帶來的后果就是全球經濟進入長期衰退和低速增長,\u200d\u200d各國真實的消費普遍疲弱,失業率居高不下。我稱之為“增長性失業”或“結構性失業”。
\u200d\u200d全球金融資本主義背后的三個
基本的邏輯
◇\u200d\u200d第一個邏輯,金融\u200d\u200d財富金融資產,\u200d\u200d虛擬財富和虛擬資本成為了支配性的\u200d\u200d資產。
◇\u200d\u200d第二個邏輯,如今的國際貨幣體系,\u200d\u200d完全信用,貨幣無疑就是某某定的貨幣體系\u200d\u200d和浮動匯率決定了整個金融資產的資本配置的\u200d\u200d基本邏輯。\u200d\u200d但是它的效率非常低,而且無法預測。
◇\u200d\u200d第三邏輯,我們看到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u200d\u200d一整套\u200d\u200d新興科技技術,加速了整個全球金融資本主義的\u200d\u200d推進,重塑了全球產業鏈和產業分工體系。
\u200d\u200d這三個要素使我們看到全球金融資本主義帶來的后果,\u200d\u200d那么我們在這里重點關注的是國際貨幣體系,我們要認識到國際貨幣體系不僅僅是一個儲備貨幣發行體系,更是一個全球信用創造的體系,\u200d\u200d它為全球信用的定價,資產的定價是一個基礎,同時也是全球資源配置,收入分配和財富分配體系決定的。\u200d\u200d這就\u200d\u200d引申到了我們關注貨幣的原因,在于貨幣決定了貨幣體系,決定了全球金融資本主義的基本結構,也就決定了全球的資產定價以及資源配置和產業分工。換言之,貨幣成為了\u200d\u200d最重要的\u200d\u200d經濟要素。簡而言之,我們\u200d\u200d看到的是全球金融資本主義帶來了三個兩極分化,這三個兩極分化引發了各國資金的信用分配,\u200d\u200d資源的不平等,同時也引發了不同國家和地區內部信用的分配不平等。
\u200d\u200d貨幣信用資源\u200d\u200d主要集中在各國內部的少數大企業和富裕階層,\u200d\u200d中小企業和普羅大眾極難獲取信用資源。\u200d\u200d這里面有非常多的原因,基本原因\u200d\u200d大同小異,比如信息不對稱,逆向選擇道德風險等等,這是其中三個基本難題,這也是我們在推行所謂普惠金融或者說重構商業的信用體系的一個基本原因。\u200d\u200d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呢?
\u200d\u200d實際上,我們看到\u200d\u200d很多人認為區塊鏈技術,尤其是以穩定貨幣為代表的區塊鏈,\u200d\u200d按的數字貨幣應用能夠解決這個問題。\u200d\u200d那么我們來探討這個問題,它是不是能夠由穩定貨幣解決。
穩定貨幣的內在悖論
\u200d\u200d當我們探討區塊鏈技術,\u200d\u200d我們討論最多的是什么?叫共識機制,是通過分布式計算,共享相同任務和資源來解決網絡之間的通信和計算問題。\u200d\u200d共識機制是\u200d\u200d區塊鏈技術最重要的\u200d\u200d基礎技術,也是我們討論穩定貨幣最重要的技術。\u200d\u200d\u200d\u200d
共識機制經歷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在1982年,有兩位偉大的圖靈獎獲得者,計算機科學家Leslie Lamport 和Barbara Liskov開發的經典共識協議BFT來做的一個經典公式協議BFTR,它的特點是\u200d\u200d采用許可投票和少數服從多數的方式來達成\u200d\u200d共識,它的優點是快速結算、快速擔保,缺點是擴展性較差,只能在有限的網絡節點中使用。
◇\u200d\u200d第二個階段,中本聰在09年提供的POW協議,優點是在不需要知道所有節點前提下就能形成擴展性極強的網絡共識,付出的代價是大家所知道的極低的計算效率和非常有限的吞吐量。
\u200d\u200d◇第三個階段,以太坊,包括Hyperledger提供的PBFT等機制為代表的POS及其衍生機制的提出,包括其他一系列衍生的更加靈活的以PLS為代表的衍生機制的提出,它的核心是通過更加靈活和復雜的技術機制來實現高速交易和其他擴展需求。
經歷了這三個階段以后,我們基本看到區塊鏈商業應用的技術基礎逐漸成型,\u200d\u200d在金融市場和非金融市場就能夠逐漸落地。
\u200d\u200d穩定幣目前解決方案主要的三種模式
◇第一種,以USTD為代表的模式,通過在官方賬戶上存入相同數量的美元,實現法幣和USTD的相互兌換。
\u200d\u200d◇第二種,\u200d\u200d通過數字資產代替美元作為抵押物來發行,穩定貨幣及代表就是“MakerDao”。
\u200d\u200d◇第三種,\u200d\u200d通過算法調節市場上代幣供需的關系,進而將代幣價格穩定在和法律的固定比例之上。
\u200d\u200d這三種方式,事實上,無論是哪一種,\u200d\u200d都是通過間接信用的建立來實現所謂穩定幣值的實現。\u200d\u200d我們在數字經濟學的貨幣理論框架下去理解的話,看到所有穩定幣的基礎并不是算法信用的建立,而是通過\u200d\u200d基于使用權的商品信用,在數字經濟學的貨幣理論當中,我們著重看到的不是算法信用,而是基于使用權的商品信用,而穩定幣的出現恰好論證了現有數字貨幣生態的內在悖論,為了解決現有宏觀貨幣體系存在的信用擴張問題,建立的去中心化的貨幣機制,這是區塊鏈技術最關注的,\u200d\u200d試圖通過建立與現有法律體系的信用鏈接來實現其\u200d\u200d貨幣的商業信用,\u200d\u200d這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悖論。\u200d\u200d
一方面人們希望通過共識算法等技術,尤其是去中心化的共識算法,來實現貨幣的去中心化與發行\u200d\u200d數量的總體限制,說白了就是建立一種類似數字黃金的\u200d\u200d價值衡量\u200d\u200d貨幣體系,\u200d\u200d從而解決我們看到數字經濟當中的一些\u200d\u200d價值衡量的問題,避免出現實體經濟中的過度信用擴張帶來的后果。\u200d\u200d但是\u200d\u200d另外一方面,在這樣的生態中設計了一種人為干預的貨幣政策,\u200d\u200d通過間接信用的建立來解決數字貨幣的商品信用問題。\u200d\u200d
這樣的方式毫無疑問并不能帶來有益的效果,\u200d\u200d這樣的方式是南轅北轍的,為了解決現在的宏觀貨幣體系的問題,\u200d\u200d\u200d\u200d拋棄了現在技術解決方案當中的去中心化的機制,反倒是通過和實體貨幣的間接信用的建立來\u200d\u200d達成這個目標。\u200d\u200d而我們知道,追求貨幣價值穩定是從現代貨幣體系誕生開始的,我們就一直在\u200d\u200d傳統的金融體系當中去追求的并沒有做到。通過間接的與原來的貨幣生態建立一個連接,能否達成一個穩定的貨幣機制?答案當然是不能的!\u200d\u200d所以,我們在理解數字經濟生態當中的技術時,往往過高估計了技術帶來的變革,而忽視了技術背后的制度性要素,\u200d\u200d事實上目前數字經濟中的貨幣政策制度研究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u200d\u200d我們看到的是,怎么樣用一個\u200d\u200d數字經濟的技術去模擬現實當中的貨幣生態。\u200d\u200d可是現實當中的貨幣生態和貨幣信用本身也是一個不完整或叫做\u200d\u200d一個不夠完美的生態,為了解決他的問題,采用了原來的那種\u200d\u200d間接處理的邏輯。
貨幣與信用的內在邏輯
\u200d\u200d現在的穩定的貨幣機制顯然不是理想的數字經濟的貨幣解決方案,\u200d\u200d簡而言之,就是沒有制度性要素的重構,就沒有所謂穩定幣的市場!\u200d\u200d\u200d\u200d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什么?很簡單,我們要理解貨幣與信用的內在邏輯,因為主流經濟學當中,關于金融和經濟的關系\u200d\u200d一直有兩種流派,\u200d\u200d一個是從貨幣角度看,另外一個是從信用角度看,我們簡單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對大家理解穩定幣背后的內在悖論和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有一定的參考價值。\u200d\u200d
限于時間關系,我們從三個角度解決。
第一,我們要理解貨幣和價值的關系究竟是什么?
貨幣的價值最終取決于其購買力,實際經濟當中的價值要用貨幣來體現,\u200d\u200d也就是說貨幣和價值的相互對應關系是什么?這在數字經濟學當中數字經濟學價值論當中有結論,\u200d\u200d它的價值\u200d\u200d不僅來源于對應生產要素的\u200d\u200d勞動要素和資本要素,還來源于不同生產方的協作要素,貨幣和價值的對應關系。
\u200d\u200d第二,從信用角度理解貨幣到底是內生還是外生的
很顯然,從信用的角度看,內升性是很強的,\u200d\u200d因為,我們只看到現代金融體系當中為什么會有那么多復雜的金融衍生品,\u200d\u200d這些金融衍生品的基本邏輯,就是通過復雜的金融\u200d\u200d衍生品的設計,使得債務和資產之間能夠進行\u200d\u200d相應的對應,這些債務經過商業銀行,再到中央銀行貼現變成了貨幣,它產生了一種自下而上的內生邏輯。如果我們把貨幣靜態的理解為中央銀行發行的貨幣,我們就無法理解,為什么\u200d\u200d現在的金融系統當中的資產,或者說我們現在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失明無法解釋。
\u200d\u200d第三,我們如何去理解貨幣和信用之間它們共同要達到目標
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基本共識,無論是\u200d\u200d哪個國家或者哪一種經濟生態的貨幣制度,它的目標要達到物價水平的相對穩定,也就是所有的金融和非金融的資產價格的相對穩定,這樣的話,所有經濟活動可以良好的運轉。
\u200d\u200d通貨膨脹\u200d\u200d周期性出現的基本邏輯在哪里?
\u200d\u200d如果,我們\u200d\u200d把經濟生態當做一個勻速發展的,就無法理解\u200d\u200d金融生態的內在邏輯變化。\u200d\u200d我們看到經濟周期的波動,它本質上就是社會整體附加信用結構的變化,由于信用的變化和資產的價格之間不對應,整個金融資本或者當今全球金融市場的不穩定,\u200d\u200d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要素。在我的數字經濟學理論當中,關于數字經濟資本論中論述了這個話題,\u200d\u200d將信用擴張和奧\u200d\u200d地利經學派關于經濟周期的結構性分析嫁接起來,\u200d\u200d看到經濟波動的的一個內在邏輯,從而解釋了貨幣\u200d\u200d價格和信用資產的不對應,這使我們看到整個貨幣生態背后的一個邏輯。
總結數字經濟當中的貨幣的\u200d\u200d作用,不能簡單的用一個技術方案去解決,而是要理解整個貨幣生態以及整個全球信用體系之間的內在邏輯,只有找到這種結構性的制度性要素的變化,才有可能去解決問題。
全球金融資本主義的\u200d\u200d三個基本體現
第一,金融市場的宏觀經濟當中最重要的市場,\u200d\u200d資本主義經過了很多階段,\u200d\u200d從商業資本主義一直發展到現在,全球金融金融資本主義,金融市場逐漸演化成了一個復雜到連專業人士都無法預測分析的生態。\u200d\u200d而全球金融市場通過金融工具,影響了全球產業分工和各國的貨幣政策,\u200d\u200d這也是我們看到了全球金融資本主義的一個背景,也是我們希望通過技術解決的一個制度性的問題。
\u200d\u200d第二,\u200d\u200d基礎的生產要素在異化,所有的資產都逐漸演化成了某種金融投資要素,\u200d\u200d導致的結果是生產要素的價格運行和一般商品的價格發生了背離,價格信號已經\u200d\u200d失明了,市場也是您的,其中,代表性的就是期貨市場的出現,相比全球石油的實際產量和消費規模,石油期貨市場的交易合約數量\u200d\u200d大概是\u200d\u200d實際產量的十倍以上,\u200d\u200d這樣導致的后果就是實體資產的價格信號被扭曲了,從而使得傳統觀點的\u200d\u200d價格理論還有市場理論失靈,那么有我們需要解決這個理論的失靈的問題,才有可能理解數字貨幣。
\u200d\u200d第三,全球金融資本主義帶來了利率匯率的\u200d\u200d關鍵價格信號,這些配置信號的這么一個\u200d\u200d復雜化,我們在數字經濟學當中討論了一個理論,叫市場主觀主義,\u200d\u200d由于這幾個信號都是由市場的參與者主觀判斷下去決定的,\u200d\u200d它帶有一種由于市場主體的動物精神和對未來不確定性預期帶來的\u200d\u200d復雜。\u200d\u200d所以,任何對市場的利率和匯率價格的預測也就是不靠譜的,這樣的結果就使全球金融資本主義市場成了一個無法預期的經濟體系,\u200d\u200d這是我們現在面對的\u200d\u200d宏觀問題。
貨幣生態經濟的發展階段
\u200d\u200d理解了全球金融資本主義的背景后,我們再來看整個貨幣生態經濟的發展階段,貨幣從最原始的各類實物貨幣,到逐步集中的貴金屬,到法定的規制化的金屬貨幣,到信用貨幣下的紙幣,然后到我們現在的數字貨幣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u200d\u200d這個過程實際上是貨幣不斷的適應貿易\u200d\u200d和生產關系的發展,包括技術進步\u200d\u200d導致的內在邏輯的變化。
\u200d\u200d所以,我們在探討數字貨幣生態的時候,要與此同時看到產業生態以及經濟生態的內在邏輯變化,才有可能涉及一個更加合理的貨幣體系。\u200d\u200d貨幣變化的一個最重要的邏輯,是從有形貨幣轉向無形貨幣,隨著技術的進步,推動了清算方式在快速的變革,\u200d\u200d因為貿易的規模越來越大,\u200d\u200d從小的村落,到國家內部,到國與國之間,到全球貿易,由于清算方式需要不斷的提升效率,整個貨幣生態也從有形貨幣轉型到無形貨幣。當貨幣流通清算的方式是用現金來清算的時候,貨幣的流動主要是依托在貿易往來的基礎上,貨幣的流通是以商品的交換,\u200d\u200d經濟的運動為主導或基礎。\u200d\u200d隨著貨幣的演變,特別是從金屬貨幣發展到紙幣以后,我們看到的是什么?就是貨幣在流通時不再完全是以商品的流動為主導或者依托,而更多的是以貨幣融通為主導。\u200d\u200d通過股權投融資或者債券投融資或者可轉換的結構化的投融資為主導,都推動著貨幣金融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貨幣不僅僅是貨幣信用了,轉化為一種資本,貨幣不只是商品的價值尺度和交換媒介了,成為了整個金融經濟生態的一個核心要素。\u200d\u200d這種資本我們叫資本金融,是\u200d\u200d金融發展到目前這個階段當中最重要的特質。\u200d\u200d進入了資本金融的這么一個階段以后,實際上就發生了貨幣和價值載體的分離,也就是推動了資產的實物及流動和價值流動的分離,在這個事件當中就出現了所謂資產貨幣化、證券化和交易化,\u200d\u200d我們可以看到,把資產的權益或者未來的現金流剝離出來,形成了一個又一個資產證券化的產品,\u200d\u200d不管是叫ABS、MBS或Retis等等,都是復雜的資產證券化的產品,但是,它背后對應的還是一種貨幣形式的信用。\u200d\u200d
通過這種證券化的產品更加靈活的配置和買賣,能夠更加充分的發揮貨幣金融功能。\u200d\u200d簡而言之,我們看到金融的本質,就是將社會閑置資源通過金融的運作進行合理配置,\u200d\u200d從而創造更大的價值,金融會從新創造的價值里面分得一些利潤,這就是金融運轉的基本邏輯,\u200d\u200d將社會資源更高效、更便宜、更安全的進行配置,而這個本質并不會因為技術,比如,我們采用的去光電技術或其他技術有本質性的\u200d\u200d改變,之前的所謂幣改也好,通證經濟改造也好,它的失敗就在于它只是一種我們叫數字資產證券化的產品而已,\u200d\u200d它并沒有改變金融的本質,\u200d\u200d它對整個現有的金融生態的補充作用非常的微小,\u200d\u200d這是我們\u200d\u200d現在面臨的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從金融角度來說,我們如果放棄之前所說的,通過數字資產證券化\u200d\u200d來簡單地做成一些數字資產產品上交易所也好,或者通過其他方式進行交易,\u200d\u200d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去理解數字貨幣金融方案的未來?我們這里提一個基本邏輯,就是交易金融\u200d\u200d如何使得交易金融在新的數字金融生態當中得以實現,這是我們要\u200d\u200d非常關注的一個主題。\u200d\u200d如果我們現在所做的通證也好,或者\u200d\u200d數字金融的\u200d\u200d嘗試也好,\u200d\u200d只是現有的\u200d\u200d金融產品的數字化,它并沒有改變原有的金融生態,它\u200d\u200d依然會帶來資本金融市場一系列的風險的擴大,這是一個\u200d\u200d非常明顯的情況,要真正的做到\u200d\u200d把金融產品的風險控制住,通過低風險或者說可控風險下,\u200d\u200d讓資源得以合理配置,產生良好的結果,這是我們要做的事情。\u200d\u200d但是在這件事情上,目前我們的大多數嘗試都是比較失敗的。\u200d\u200d
那么通過以上關于數字貨幣理論的一個梳理,我們可以得到以下這三個結論。
第一:首先數字貨幣的出現是技術進一步推動下的產物,中央銀行發行的主權數字貨幣可能代表未來數字時代的貨幣發展方向,為什么?因為中央銀行發行的主權數字貨幣,不僅僅擁有\u200d\u200d數字貨幣的高效率,同時也擁有數字貨幣背后無法缺失的商品信用或市場信用。\u200d\u200d央行通過數字貨幣,憑借所謂主權信用的優勢,迅速成為數字貨幣的主流形式,是數字貨幣演進的基本路徑。
\u200d\u200d第二:數字貨幣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現在輸出的階段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初期的階段。\u200d\u200d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傳統的中央銀行為代表的貨幣發行機制,還是數字貨幣機制,\u200d\u200d都沒有\u200d\u200d提供一個非常完整的方案,我認為最后是一個折中方案,就是\u200d\u200d在全球化的生態體系當中,建立一種\u200d\u200d基于國家主權為代表的\u200d\u200d一種生態。\u200d\u200d另外建立一種基于不同類型市場的數字貨幣信用生態。第三,建立一種可平衡兩種市場的\u200d\u200d不同信用貨幣生態的交易融資或者信用評級的生態;這三種生態共同構成未來的貨幣。
\u200d\u200d第三:我們得到的結論是“數字貨幣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應該由應用實踐來推動的”。\u200d\u200d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除了貨幣金融本身的復雜性以外,我們是否能夠讓這些商品或叫數字貨幣的價值在某些產業某些場景當中得以落實落地,這是我們考慮的一個關鍵。如果無法\u200d\u200d提出這種新的增量經濟的邏輯,在存量經濟當中去搶奪原來的貨幣信用的市場,我認為\u200d\u200d這是非常\u200d\u200d謬誤的一種做法。\u200d\u200d也就是說,私人數字貨幣由于不具備主權信用價值,波動頻繁,而貨幣領域套利問題也會導致貨幣價值波動,\u200d\u200d這個問題實際上我們從數字經濟學理論上就無法解決的。當然由于我們現在的\u200d\u200d整個理論體系還比較初級,我們可以看到剛才講的主權信用的缺失,包括貨幣運行機制的架構不完善,包括傳統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會失效等等。這些現象也說明了我們現有的\u200d\u200d數字經濟貨幣解決方案在\u200d\u200d超主權數字貨幣這個目標下是難以達成的。
\u200d\u200d最后一部分,我們來講講\u200d\u200d小眾經濟體與數字經濟新秩序,基于以上的分析判斷,我們就思考一個問題,如果不是現有的這么一種穩定幣,或通證經濟的數字貨幣發行,這么一個生態,那么區塊鏈帶給數字經濟的生產關系變革真正價值體現在哪些方面?我先給出結論,就是通過企業組織內部數字通證的發行,實現企業經濟\u200d\u200d從簡單的生產和市場單位,擴張為一個小眾經濟體的生態,從而實現企業價值的規?;?,以及整個市場交易成本的下降。
所謂小眾經濟體有三層內涵,\u200d\u200d這是我提出的一個定義,第一層定義是什么?就是企業組織從簡單的生產交易的市場主體,轉變為能夠具備內生生長邏輯的經濟生態,\u200d\u200d也就是說成為數字經濟市場當中,既具備企業屬性,也具備市場屬性,雙重結構組織,\u200d\u200d這就是小眾經濟體。\u200d\u200d我們在之前數字經濟學當中也提到了,\u200d\u200d區塊鏈技術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使得企業變成了一個網絡化的組織,這個組織本身不僅具備企業的功能,也同時具備一定的市場屬性。
\u200d\u200d第二,\u200d\u200d企業組織的核心不僅僅是生產,而是建立了一種針對整個生態社群的經濟\u200d\u200d生態。\u200d\u200d
\u200d一方面要通過生產商品和交易來滿足每個個體的差異化需求,建立一個廣義上的社區經濟。\u200d\u200d另外一方面,\u200d\u200d小眾經濟體要通過\u200d\u200d提升整個生態的體驗,來滿足用戶在定制化差異需求上的價值主張,\u200d\u200d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數字經濟當中,\u200d\u200d最重要的兩點就是:第一就是\u200d\u200d低成本的規?;?;第二就是交易費用的\u200d\u200d降低;第三就是個性化的服務和體驗。\u200d\u200d小眾經濟體生態要提供這三種差異化的\u200d\u200d增量經濟價值。
\u200d\u200d第三,小眾經濟體不僅僅指的是用戶規模的擴大,因為它是經濟體,而不是企業組織,更準確的是基于不同價值或者不同共識追求的用戶企業組織要演變成一種想象的共同體,\u200d\u200d使得產品和服務能夠為特定人群的價值主張來提供服務。我們說未來所有的\u200d\u200d企業都要圍繞著價值主張,對吧?我們說品牌就是塑造一種價值主張,但是落實到小眾經濟體這個概念里面,價值主張就成為了小眾經濟體的靈魂,不同的價值主張衍生出不同的用戶和產品策略,從而衍生了這個經濟體的基本共識機制,然后在整個區塊鏈網絡下進行擴散,再建立它的整個經濟體的基礎。
\u200d\u200d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在數字經濟生態中,小眾經濟體才是有意義的。\u200d\u200d因為數字經濟生態提供的,我們就叫體驗\u200d\u200d經濟、服務經濟和真正有價值的共享經濟。\u200d\u200d體驗經濟決定了整個服務,交付的時候,注重的個性化;服務經濟決定了整個服務生態它是相對輕的,而不是一個重的!\u200d\u200d共享經濟決定了整個生產關系與傳統經濟模式不一樣,我們在這里提的共享經濟并不是\u200d\u200d像\u200d\u200d所謂滴滴等,而是基于區塊鏈的這種去中心化網絡的共享經濟,在這三個經濟生態下共同構成了小眾經濟。
\u200d\u200d因此基于我們前面的講述,我們可以推導出\u200d\u200d三個不同的結論,來理解區塊鏈帶來的商業\u200d\u200d邏輯變化。
\u200d\u200d第一\u200d\u200d基于數字經濟學的觀點,數字經濟是以使用權而非所有權為核心的市場機制,因此產權交易的本質就成了使用權交易,而小眾經濟體就是要創造差異化的體驗和服務來滿足每個個體的體驗。\u200d\u200d區塊鏈提供了一個高效的交易網絡機制來保障整個使用權交易的信用生態。
\u200d\u200d第二,\u200d\u200d基于數字經濟學的觀點,由于小眾經濟體\u200d\u200d兼具企業和市場的雙重屬性,因此\u200d\u200d小眾經濟所發行的通證,\u200d\u200d它的本質是在內部價值交換過程中所形成的價值衡量單位,因此如何通過通證使得內部市場能夠更高效穩定的運行,\u200d\u200d并且快速的擴張成為網絡化的組織,這是其最重要的作用。
\u200d\u200d第三,\u200d\u200d基于數字經濟學的觀點,由于小眾經濟體的存在,產業和企業得到了統一,\u200d\u200d企業不僅僅要提供特定的產品服務,還要考慮如何建立細分領域的生態能力。\u200d\u200d亞當斯密給我們啟示,其實就是“專業分工越充分,產業擴張的潛力越大”,因此小眾經濟體就務必在一個可定義的特殊產業當中盡量的擴大\u200d\u200d它的\u200d\u200d產業分工,使得整個經濟變得更高效,所以如何創造一個新的產業,來為自己的生態中的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這是企業轉變成為一個小眾經濟體之后應該解決的根本問題。
\u200d\u200d理解了以上三個基本邏輯以后,我們就可以將區塊鏈技術的落地場景,放在實體經濟的增量范疇當中去討論,\u200d\u200d而不是局限于如何去掠奪實體經濟的存量優勢,或者是所謂的顛覆以往金融為代表的虛擬經濟的基本邏輯。
一方面數字經濟是完全不同于實體經濟的生態,它的目標是創造一種在部落化的小眾經濟體。\u200d\u200d另外一方面,由于大多數數字經濟生態尚未具備足夠的商品信用,\u200d\u200d因此如何累積和建立小眾經濟體內部的共識,是這個階段要解決的問題,而不是盲目的挑戰\u200d\u200d所謂虛擬經濟也就是金融經濟的秩序。數字經濟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和功能,\u200d\u200d也就是說現在數字經濟的主體目標并不是去顛覆實體經濟或者虛擬經濟,也就金融經濟的地位,而是說去創造一個增量的實體經濟的市場,\u200d\u200d然后在增量市場當中去建立屬于自己的,我們叫\u200d\u200d小眾經濟體的金融生態。\u200d\u200d這是我們認為區塊鏈大規模商業化的基本邏輯。
\u200d\u200d總結一下今天我們講的內容,就是我們\u200d\u200d剛開始的時候分析了穩定貨幣的內在悖論,理解了目前的穩定貨幣并不具備足夠商品意義上的信用價值,\u200d\u200d而只具備算法意義上的信用價值。\u200d\u200d然后我們討論了全球金融資本主義的影響\u200d\u200d和背景;\u200d\u200d理解了金融格局的演變,不僅僅是技術和經濟問題,也是特定時代下的制度性的問題,由當時的社會共識,經濟共識所決定的。\u200d\u200d
最后我們討論現階段,注意是現階段區塊鏈技術帶來的變革,主要就集中在小眾經濟體為代表的商業邏輯的演化上,\u200d\u200d只有在于實體經濟\u200d\u200d和虛擬經濟,也就金融的相互融合競爭的基礎上,我們才有可能去發展一套相對完整和獨立的經濟生態。
這也就是我們所討論的數字經濟學的基本邏輯是創造現有經濟生態當中不具備的增量,\u200d\u200d才有可能為整體的數字經濟生態提供更高的價值,建立一種更具現實意義的共識。對實體經濟來說,數字經濟要實現賦能,要實現新的增量經濟;對金融來說,數資經濟要提供一些技術解決方案,\u200d\u200d來解決效率問題,同時要利用現有金融制度的發達和發展來完善\u200d\u200d小中經濟體自己的金融生態的構建,這也是這個階段區塊鏈技術大規模的商業化應用,要解決的兩個基本問題,這是我們整個今天分享的一個基本邏輯。\u200d
|| 本文根據「BTRC區塊鏈技術研究應用交流中心」專家分享內容整理,僅代表專家觀點。本文系鏈世紀財經原創欄目內容,轉載請聯系:鏈世紀財經官方客服小伍【ID:13891933433】
宇鳴初:
被譽為區塊鏈行業的先行者
現任:區塊鏈媒體平臺-區塊鏈百家講談創始人、BTRAC區塊鏈技術研究應用交流中心智庫發起人、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區塊鏈專委會委員、全球名校區塊鏈聯盟專家委員會副主席、亞洲區塊鏈學會常務理事、亞洲區塊鏈產業研究院中國區秘書長、鏈世紀財經首席欄目顧問等職;特別是搭建BTRAC區塊鏈技術研究應用交流中心(Blockchai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Club)后線上培育了近百名企業研究人員在區塊鏈思想領域內的重新定位與思考,曾多次協助政府及企業舉辦了數十次區塊鏈行業相關的峰會論壇,區塊鏈行業幾乎每個論壇都有本社區智庫多名專家發表主題演講, BTRAC區塊鏈技術研究應用交流中心智庫和區塊鏈百家講談已經健康快速的發展至今已經成功舉辦17期專家講座 在行業普遍受到專家的認可和青睞;BTRAC區塊鏈技術研究應用交流中心Blockchai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Club智庫多次參與全國一些高校乃至全球多家名校建立合作關系;在促進國際人才交流 區塊鏈技術的探討發展與應用;目前已經成長為區塊鏈行業里全國少有的線上社區線上智庫中心,同時BTRAC智庫與多家媒體官方行業協會等建立合作關系,目前在日本東京 新加坡 美國硅谷 華爾街 中國部分大中城市都有線下的交流中心,為進一步全球布局打造線上高等智庫中心做后備人才儲備。
Yu Ming Chu
Forerunner in the blockchain industry,
Funder of blockchain media platform-Blockchain Public Tribune,
Funder of BTRAC (Blockchai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Club),
Member of China International e-Commerce Blockchain Committee,
Vice chairman of Global Elite Blockchain Alliance,
Executive director of Asian Blockchain Society,
Secretary General of Greater China of Asia Blockchain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hief column consultant of Chain Century Finance and other posts.
Since the construction of BTRAC (Blockchain Technology Study and application Club)
BTRAC has cultivated near one hundred enterprise researchers to repositioning and ponder the thinking of blockchain industry, has assisted government and the enterprises dozens of times to hold the blockchain industry related summits with experts of our think-tank community to deliver keynote speeches. With rapi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BTRAC and the Public Tribune have successfully held 17 expert-lectures and have gained general recognition and appreciation from experts of blockchain industry
BTRAC has been establishing cooperations with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ation wide and elite schools world wide to promote international talents\' idea exchange and communication about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blockchain industry.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online think-tank center in blockchain industry, which is rare in Chin
POS機的IP和機號是什么意思?
是所有網絡終端的邏輯地址。
POS機是一種多功能終端,把它安裝在信用卡特約商戶和受理網點與計算機連,成網絡就能實現電子資金自動轉賬,它具有支持消費預授權,余額查詢和轉賬等功能,使用起來安全快捷可靠。大宗交易中基本經營情報難以獲取,導入POS系統主要是解決零售業信息管理盲點。
以上就是關于pos機商業邏輯,淺談區塊鏈商業化的基本路徑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pos機商業邏輯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